假劣肉制品消费提示
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高对假劣肉制品的辨别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现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一、警惕假劣肉制品的常见特征
1. 外观异常
- 颜色不自然:鲜肉颜色暗沉或过于鲜艳(可能添加色素)。
- 表面黏滑或干燥:变质肉可能发黏,注水肉则可能异常湿润或渗水。
- 结构松散:注水肉纤维松散,无弹性;劣质肉可能质地粗糙。
2. 气味刺鼻
- 正常肉类有淡淡腥味,若有酸臭、腐臭或化学药剂味,可能已变质或含非法添加剂。
3. 标签缺失或模糊
- 正规产品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检验检疫章等。无标签或信息不全需警惕。
4.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
- 明显低价可能为病死肉、走私肉或掺假肉,切勿因便宜冒险购买。
二、选择正规购买渠道
1. 优先选择
- 大型超市、品牌专卖店、农贸市场(优先有检疫证明的摊位)。
- 线上购买时,选择官方旗舰店或信誉良好的商家。
2. 避免购买
- 路边流动摊贩、无证经营的小冷库或加工点。
- 无检验检疫标识的进口肉类。
三、法律维权与自我保护
1. 保留证据
- 留存购物小票、支付记录、产品照片等。
- 发现可疑产品,立即向商家索要检验检疫证明。
2. 维权途径
- 拨打12315、12345服务热线,或通过微信、支付宝和百度小程序搜索12315、下载手机APP、登录官网(网址:www.12315.cn)进行投诉举报。
3. 法律后果
- 制售假劣肉制品可能触犯《食品安全法》《刑法》,消费者可主张赔偿(如“退一赔十”)。
四、健康风险警示
- 致病风险:变质肉含细菌(如沙门氏菌)、毒素,易引发食物中毒、腹泻甚至器官损伤。
- 长期危害:病死肉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非洲猪瘟);非法添加物(如硼砂)可致癌。
五、日常防范建议
1. 烹饪时注意
- 彻底加热肉类,高温可杀灭部分病菌,但无法消除化学污染。
- 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卤肉、腌制品。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学习肉类鉴别知识,关注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抽检信息。
- 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食品安全无小事,谨慎消费护健康!
发现制售假劣肉制品行为,请立即拨打12345、12315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