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市场监管“闯新路 进中游”亮点工作展示(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01 以食安守平安,构筑祖国北疆食品安全稳定屏障
抓住同创共享关键点,实现创建惠民。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把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作为创建攻坚的突破口,率先出台了符合首府定位的3项地方标准,在大型农贸市场切入智慧管理,通过“一云多端”智慧系统,提升农贸市场数字化水平,让百姓享受到环境整洁、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秩序井然的市场环境,百姓真正成为创建工作的支持者、参与者。
抓住责任落实关键点,实现创建增效。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11个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试点城市之一,将“两个责任”纳入市政府年度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范畴,并综合考虑本市行业领域特点,深刻理解“乳肉制品”“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对部分国家分级标准中的B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生产企业,和部分大学学校食堂实行“提级包保”,由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直接包保。同时,为指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托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平台,专门开发“三人三责”模块,分别对应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设置了操作键,明确具体任务。对未按时完成职责任务的人员会发出告知提示,如连续超时未实施,平台会自动显示在监管人员端。目前,通过风控平台,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的企业有12271家,属地局和基层所可通过风控平台,对企业执行情况实施远程监管。
抓住转型升级关键点,实现创建聚力。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抓实源头治理,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种好草、育好种、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各环节工作。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乳制品集群已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且为全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呼和浩特正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在推动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乳制品安全,目前,全市16家规模以上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了HACCP或者ISO22000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了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重大科技专项及应用研发等9个项目,全市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抓住宣传舆论关键点,实现创建为民。以服务于民为宗旨,建立呼和浩特市场监管“两微两号一端”宣传矩阵,开设青城“食”话实说专栏,推出系列原创短视频25期,全面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展现创建工作亮点。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全面公开执法监管信息,对企业失信违规案件查处、产品召回,以及监督抽查等情况,及时在网上公布,加大媒体曝光力度,使得创建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让百姓参与、让百姓评价,以创建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02 以知产助增效,打造助力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
优化政策供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纳入全市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31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地区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贯通、部门协作全环节工作模式。建立“1+1+3”政策框架,以《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为支撑,以《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为保障,以《呼和浩特市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呼和浩特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为路径,全面激发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活力。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222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40.74%,同比增长2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89件,主要知识产权指标持续保持自治区首位。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伊利集团、内蒙古乳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的国家级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获批。
升级公共服务。为将“知本”变成“资本”,呼和浩特市局聚焦便利化、规范化、标准化,依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一是制作工具箱。推出“青城知识产权工具箱”服务,以“理论讲解+工具派发+实战演练+课后回访”的组合服务形式,帮助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二是开办研学社。设立“青城知识产权专业研学社”,面向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及龙头企业,提供包含答疑、专业培训、座谈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服务,打造服务产业、聚焦创新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品牌。三是做产业分析。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数据生产要素作用和战略性资源价值,实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专项计划。针对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对应详解信息资源情况,开展特色产业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服务。同时,举办现代化乳业产业论坛、生物医药产业论坛,分享产业发展经验与知识产权运用智慧,与社会各界共商共议城市发展未来。四是转化无形资产。指导企业把专利权、商标权等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截至目前,共办理商标质权登记受理12件,涉及出资商标260枚,质押金额共计3.25亿元;专利质押32笔,质押金额4.34亿元。
推进并联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成“1心+1会+1院”并联保护模式,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以知识产权仲裁院为保障。同时,在市检察院成立了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专项法庭,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基本形成。随着相关机制的优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在2020年—2022年自治区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指标评价中,呼和浩特市连续三年排名各盟市第一。呼和浩特市局获评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评比成效突出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