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和“保健品”有哪些诈骗套路

  首先,我们来看看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都有哪些?小编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监管部门批准的27类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表述进行归纳总结(详见下表)。凡有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请大家都不要购买,同时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表述

\"\"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保健品诈骗”的套路

  这里说的“保健品”与我们说的“保健食品”不是一个意思。

  一些不良商家以被害人身体存在某方面的健康状况,不购买、不使用其产品,会造成身体损害为由,诱骗、欺诈、哄卖给被害人假冒伪劣“保健品”、夸大药效“保健品”、高价“保健品”等来骗取金钱的行为,被称作“保健品诈骗”。

  骗子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套路记好

  多一分警惕

  科学理性选购合适的产品

套路一 免费诱惑,引人上钩

  “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免费鸡蛋”“免费面条”……等诱惑层出不穷。骗子在小区周边或者市场周围发传单,主要对象是老年群体,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获得奖品,利用老年人贪便宜的心理引其上钩。“免费”诱惑都在为“保健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推销做铺垫。

套路二 权威冒用,假称公益

  骗子会冒用或者编一个听起来很官方、很权威的机构名字,打着公益的幌子,找一些知名专家、教授上台讲课,然后不知不觉开始进行产品推销,推销对象往往是老年群体,一般老年人不会去求证真伪,很容易就上了骗子的当。

套路三 夸大宣传,伪造案例

  “只需七天,药到病除”“三天见效,永不复发”……对一些产品夸张的描述、神奇的功效讲得十分离谱,甚至还有一些安排好的“托儿”“现身说法”,不少中老年群体或多或少身体上有些不舒服,对这类宣传心存侥幸,最终入了骗子的坑。

套路四 嘘寒问暖,感情打动

  一些骗子利用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感情空虚,又叫爹又叫妈,洗脚、按摩、陪聊天,各种甜言蜜语哄得老年人乱了阵脚,对骗子百般信任,最终中了骗子的圈套,最后推销产品的时候,要么毫不犹豫自愿购买,要么不好意思不买。

  面对这些套路,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要提高警惕,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心存侥幸,不要相信陌生人突然的关心。要知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特别是伪劣的所谓“保健品”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而且,在选择药品和保健食品时,要选择药店以及特殊食品专营店等正规渠道购买,不要相信夸张的三无产品宣传广告。

视频标题